2017年11月3日

081117   《雪球》:独家发布股神巴菲特传记精选

081117   《雪球》:独家发布股神巴菲特传记精选
作者:深圳海文 提交日期:2008-11-17 21:51:00 访问:510 回复:5




巴氏“钱学”六堂课  ——巴菲特的投资哲学
  
     1930年,美国面临经济大萧条,沃伦•巴菲特诞生。78年后,全球面临金融海啸与经济危机,巴菲特的自传《雪球》问世。《雪球》一书,从巴菲特的祖父写起,以编年方式详细记述巴菲特及其家族超过100年的历史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巴菲特如何投资?如何像滚雪球般地创造出数百亿美元身价。雪球要愈滚愈大,就需要很长的路程与时间。巴菲特的雪球从六岁时,卖口香糖赚取的2分美元开始,至今,还继续滚他的雪球。他的自传,不止是自传,而是一部教人赚钱、理钱、花钱、省钱的巴氏“钱学”。
  
    以下是自传的部分摘录。
  
    第一堂课:简单有方向的首富生活
  
    第一节 / 巴菲特怎么过日子?
  
    巴菲特穿着简单,喜欢悠闲而规律的生活,除了偶尔会客外,每天阅读各大报章杂志、书籍,还有公司报表,晚上的时间大都留给家人,和外界想像的多采多姿的富豪生活有一段差距。
  
    巴菲特靠在椅背上,长腿交叠,坐在他父亲霍华那张很普通的木桌后。昂贵的杰尼亚(Zegna)西服在他肩头隆起绉褶,就像一件未经量身订做的成衣。他每天穿着它,不管巴郡哈撒韦(Berkshire Hathaway)总部其他15位职员衣着多么轻便。一贯穿着的白衬衫像是年轻时留下来的,太小的领口在领带下绷开来,似乎过去40年他都忘记检查领围。
  
    办公室内茶几上,摆着一个经典可口可乐瓶,一个装在压克力盒子内的棒球手套,沙发边有他在1952年1月完成卡内基演讲训练的证书。一部富国银行(Wells Fargo)的驿马车,头朝西放在书架上。一个普立策奖座,是合伙事业旗下的《奥马哈太阳报》(Omaha Sun)于1973年获得的。房间内散落书籍、报纸,家人朋友的照片占满了书橱和一张贴墙小桌,和他用来放电脑的办公桌上。他父亲的大幅画像挂在桌后墙上,在巴菲特头顶,面对每一位走进来的访客。
  
    第二节 / 房子一住40年,工作广览群书
  
    虽然奥马哈晚春的早晨在窗外招唤,棕色的木制百叶却挡住了视野。向着办公桌的电视机播放财经频道CNBC,但是调成静音,萤幕下方跑动的字幕整日提供即时新闻。令巴菲特高兴的是,这些年来许多新闻都与他有关。
  
    巴菲特喜欢朋友和俱乐部,他大部分时间待在奥马哈,悠闲而规律。在奥马哈的日子,早上他从住了40年的家开车1.5哩来到位于奇威广场大楼(Kiewit Plaza)的办公室,他在这里几乎也已待了40年。早上8点半之前,他就会在父亲的办公桌后坐下,打开电视收看CNBC,然后拿起一堆报纸,一边留意萤幕,一边翻看桌上一叠刊物:《美国银行家》《编辑与出版》《广播》《饮料文摘》《今日家具》《贝斯特保险评论》《纽约客》《哥伦比亚新闻评论》《纽约观察家》,还有他欣赏的作者所写的股票和债券通讯。
  
    第三节 / 阅读报表,掌握成本和销售数字
  
    然后,他阅读巴郡旗下事业以传真、邮寄、电子邮件送过来的各种月报、周报、日报,而旗下事业名单逐年增长。这些报表告诉他,公务员保险公司(GEICO)上周卖出多少车险保单、付出多少理赔金;喜事糖果(Seeapo Candies)昨日卖出多少磅糖;费彻海默斯(Fechheimers)接到多少监狱守卫制服订单;耐捷包机在美国和欧洲卖出多少飞机部份所有权。
  
    还有帐篷、电池充电器、空气压缩机、订婚戒指、出租卡车、百科全书、机师训练课程、家具、心肺仪器、猪栏、船只贷款、房地产买卖登记、冰淇淋圣代、绞盘和卷扬机、瓦斯、浅池泵(sump pump)、吸尘器、报纸广告、数蛋器、刀具、护士鞋、机电零件等,各种成本和销售数字涌进他的办公室,许多数字他都记在脑海里。
  
    有空时,他就阅读数百家他尚未购买的公司报表,一方面是出于兴趣,一方面是以备不时之需。
  
    第四节 / 待客热情,晚上时间留给家人
  
    如果有显贵人物亲自到奥马哈拜访他,他会开着灰蓝色林肯轿车,走1.5哩经过市中心到机场迎接,来客往往因为他的平易近人而惊讶、感动。但很快他们就会心惊肉跳,看着他一边兴高采烈地说话,一边在马路上穿梭,几乎是漠视停车再开标志、红绿灯和其他车辆。他为自己开车分心找理由说,他开得很慢,就算发生事故,伤害也不大。
  
    除阅读、研究和偶尔会客外,巴菲特的电话成天响不停。说完电话,继续阅读、看CNBC,直到下午5点半准时下班。
  
    在家等他的女人并不是他的妻子,而是自从1978年就与他同居的艾丝翠,他对此非常公开,妻子苏珊不仅允许,事实上还安排了这三角关系。他和苏珊都强调他们仍是夫妻,只不过他们的互动就像巴菲特生活中所有事情一样,是安排了时间表。
  
    大多数夜晚,巴菲特在家和艾丝翠一起吃晚餐,汉堡或猪排之类。两小时后他上网打桥牌(他一周要打12小时桥牌),眼睛盯着电脑萤幕,旁边还开着电视。
  
    打完牌,他通常会和桥牌搭档也是知心好友的夏伦.欧斯柏格(Sharon Osberg)通电话,而艾丝翠则悠闲地料理家务。到了10点,他和负责再保险业务的亚吉.詹恩(Ajit Jain)进行电话会议,艾斯翠则上超市并带回刚出炉的明日报纸。巴菲特看报时,艾丝翠上床睡觉。这就是亿万富豪的简单生活。
    (摘自《雪球》第1、第3章)
  
    第二堂课:强调安全边际的投资哲学
  
    第一节 / 他用雪茄屁股投资法
  
    从50几年前到今天的金融风暴,巴菲特最重要投资哲学:挑选便宜、被遗弃的股票,就像在路边看见的雪茄烟蒂。他考虑一家公司死亡时的价值,只要能低于这个价值买入,就符合他所谓的“安全边际”。
  
    巴菲特在1954年8月1日到达纽约,隔天就到格雷汉姆纽曼公司报到,比他正式上任时间早了一个月。
  
    这家公司只有八名工作人员:格雷汉姆、纽曼、纽曼的儿子米基、出纳华纳、许罗斯、两位女秘书,现在再加上巴菲特。巴菲特一直希望穿上的实验衣风格的灰色薄外套,终于是他的了。“他们把外套给我时,对我是个重要时刻。格雷汉姆和纽曼也穿同样的外套,穿着它时我们是平等的。”
  
    其实不完全是。巴菲特和许罗斯坐在没有窗户的房间,房间内有股票行情机、连接券商的专线电话,还摆了一些参考书籍和档案。
  
    许罗斯坐在专线电话旁,多半是他打电话给证券公司。格雷汉姆、米基和纽曼有时会出现在这个房间,检视行情机上的股票价格。
  
    第二节 / 找雪茄屁股,买低于清算价值就能获利
  
    “我们会找东西来读,会翻阅标准普尔和穆迪投资手册,寻找股价低于营运资金的公司,那时这样的公司很多,”许罗斯回忆说。
  
    这些公司是格雷汉姆所谓的“雪茄屁股”(cigar butt):便宜、被遗弃的股票,就像你在路边看见的黏糊松软的雪茄烟蒂。格雷汉姆善于找出这些食之无味的雪茄屁股,把它们点起火,吸上最后一口。
  
    格雷汉姆知道,有些雪茄屁股一点也没用,但是花时间逐一细查每根雪茄屁股的品质并不合算;由平均法则得知,大多数雪茄屁股都能吸上一口。他总是考虑一家公司死亡时的价值,也就是清算价值。只要能低于这个价值买入,就符合他所谓的“安全边际”;就算这家公司可能破产,也还有一道防护网。为了更保险,他运用“分散投资”的原则,购买许多不同的股票,每种股票都买很少。他的分散投资很极端,有些股票的部位小到只有1000美元。
  
    第三节 / 选股:集中购买安全边际最高的股票
  
    巴菲特私底下对分散原则不以为然,他对自己的判断深具信心,认为没有必要以这种方式避险。他和许罗斯从穆迪投资手册上搜集数据,填满数百张用来评估与判断的简单表格。巴菲特先了解每家公司的基本资讯,全面过滤之后,把范围缩小到少数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股票,然后把钱投资在其中胜算最大的标的。
  
    他愿意把大多数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,就像他对公务员保险公司(GEICO)那样。不过那时他已经卖掉GEICO股票,因为他很缺投资资金。每一个决定都存在机会成本,他必须将每个投资机会和下一个好机会相比较。他虽然非常喜欢GEICO,但在找到更喜欢的西方保险(Western Insurance)后,只好忍痛卖掉前者。西方保险每股赚29美元,股价只有3美元。
  
    这就像找到一台每次都出现樱桃的吃角子老虎,你放进25分钱硬币,一拉杆子,西方保险这台机器保证至少付你2美元。任何一个头脑清楚的人都会去玩这台机器。这是巴菲特一生中见过最便宜、安全边际最高的股票,他竭尽所能地买,也让朋友们加入这桩好生意。
  
    第四节 / 资产配置:把钱投入报酬最高的地方
  
    他很留心格雷汉姆、纽曼和米基办公室的动静。格雷汉姆是费城里丁煤铁公司的董事,格雷汉姆纽曼公司也控制了这家公司。巴菲特是自己发现这支股票的,到1954年底总共投资了3万5000美元。这会让他的老板吓坏,但巴菲特很有信心。费城里丁出售无烟煤,并拥有颇具价值的煤矿,但本业却表现平平。不过这家公司有许多现金可购买其他公司,以此来提升经营成效。
  
    “我是坐在外面办公室的传令兵。有回一个叫葛德法的人来访,希望由格雷汉姆纽曼公司为费城里丁煤矿买下他的联合内衣公司,构成费城里丁公司(Philadelphia and Reading Corporation),这是那家公司多角化经营的起头。我不在他们的小圈圈内,但是知道某些事正在进行,让我觉得兴致勃勃。”
  
    巴菲特偷听来的这件事称为“资本配置”(capital allocation):把钱投入报酬最高的地方。在这案例中,格雷汉姆纽曼用一家公司的收入去购买另一家利润更高的公司。长期下来能让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走向成功。
  
    这类事情让巴菲特感觉自己彷佛坐在窗边,看着屋子里进行着复杂的金融交易。但是不久他将发现,格雷汉姆的行事和其他华尔街人士不一样。他总是默念诗句或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句子,而且常在地铁上掉东西。
  
    格雷汉姆和巴菲特一样,对自己的外貌毫不在意,当有人看着他说“好有趣的一双鞋。”他会低头看看自己一脚棕色、一脚黑色的鞋子,眼睛一眨也不眨地回说,“是啊,我家里还有一双一样的鞋呢。”和巴菲特不一样的是,他并不在乎金钱,也不把交易当作一种竞技。对他而言,选股是智力的习题。
  
    第五节 / 乐当守财奴,借车不加满油、用雨水洗车
  
    “有一天我们一起等电梯,要到42街章宁大楼(Chanin Building)底层餐厅吃饭。班对我说,‘沃伦,记住一件事,钱对我们生活影响并不大。我们都到那家餐厅吃饭,也都每天工作,而且乐在其中。所以别太为金钱伤神,因为它对你的生活影响不大。’”
  
    巴菲特敬畏格雷汉姆,但他依然爱钱,希望累积很多钱,并把累积金钱视为一场竞赛。如果要他掏钱出来,他会像小狗捍卫骨头一般猛烈抗拒。放弃一点点钱都需要辛苦挣扎,巴菲特似乎是被金钱占有,而不是他拥有金钱。
  
    太太苏珊非常清楚这一点。在他们的公寓中,他很快就有了小气和行为怪异的名声。
  
    他原本不许太太苏珊将衬衫送洗,直到他在办公室因为衬衫太皱而出糗(苏珊烫衬衫时只烫领子、口袋和袖口),才改变主意。他和书报摊说好,以折扣价买过期的杂志。他没有车,借用邻居的车后从不把油箱加满。自己买车以后,他只在雨天用雨水来洗车。
  
    从卖出第一包口香糖开始就如此牢牢守住每分钱,是让巴菲特25岁时就累积一些财富的原因之一;另一个原因是他比别人赚更多钱。从哥伦比亚大学开始,他赚钱的速度愈来愈快,现在他的心思都萦绕在公司的数字和股价上。
    (摘自《雪球》第20章)
  
    第三堂课:何时是大赚钞票的投资时机
  
    第一节 / 他总是危机入市
  
    40年前,巴菲特就开始危机入市,赚进大把钞票,证明“危机发生时,现金加上勇气,常常是无价之宝”。
  
    大宗商品交易大户迪安杰利斯(Anthony De Angelis)是1950年代晚期全球最重要的黄豆油经纪商。有一天迪安杰利斯突然发现,没有人知道他仓库中黄豆油的存量。他以黄豆油为担保向银行贷款,既然无人知道油槽里有多少油,何不夸大数字来贷更多钱?
  
    油槽位于纽泽西州的巴永尼(Bayonne),由美国运通附属的一家小公司管理,它出具仓储凭证,证明油槽中可供销售的存量。
  
    美国运通清查过油槽存量之后,迪安杰利斯和他的联合植物油提炼公司(Allied Crude Vegetable Oil Refining)就能在市场上出售这些凭证,或用凭证抵押向银行借款,贷款银行达51家。美国运通则为凭证上的黄豆油数量做担保。
  
    第二节 / 黄豆油期货利润高,垄断市场赚价差
  
    这些油槽之间有管线和阀门相连,迪安杰利斯将黄豆油从一个油槽转到另一个油槽,因此一加仑的油可以变出两倍、三倍,甚至四倍的量来做担保品。不久后,这些贷款背后的真实担保品日益缩水。
  
    迪安杰利斯后来又想到,其实只需用很少量的黄豆油来骗过检查员就行了。他将油槽注入海水,只在检查员用来测量的试管内装入黄豆油。检查员没察觉任何异状,也没想到再抽查另一管油。
  
    这时,黄豆油交易的利润已不能满足迪安杰利斯的胃口,他开始买卖期货。期货合约让持有人有权在未来买入黄豆油,从目前和未来的价差中获利。只花每吨 1、2美元成本,迪安杰利斯就可以用特定价格购买九个月后交货的黄豆油,届时才付款。合约可以在到期日之前出售,赚取差价,比用20美元买下实物再卖出的成本低。
  
    美国运通的人也没完全睡着,1960年他们接获匿名密报说纽泽西有问题。他们询问迪安杰利斯和他的员工,身材和油槽一般肥短的迪安杰利斯,居然能给出令检查员满意的答覆。
  
    1963年9月,迪安杰利斯看见赚大钱的机会来了。苏俄的向日葵歉收,谣传苏俄将需要购买黄豆油。迪安杰利斯决定垄断黄豆油市场,逼苏俄以高价购买他的黄豆油。市场并未限制黄豆油期货合约的交易数量,他向他的经纪商豪普特公司(Ira Haupt & Co.)大肆借款买入,曾一度控制超过全球真实总存量的黄豆油,承担未来将买入12亿磅黄豆油的责任。这样庞大的赌注代表他无法承受黄豆油价格的下跌。
  
    第三节 / 金融市场连锁反应,美运通股价大跌
  
    突然间,美国政府似乎不愿放行苏俄的这笔交易,黄豆油价格立刻崩跌,市场损失1亿2000万美元。豪普特催促迪安杰利斯履约,他却一再推托;豪普特因资金不足遭纽约证交所停业,宣告破产。迪安杰利斯的债权人握着一文不值的仓储凭证,雇了调查员,向出具凭证的美国运通追讨1亿5000万到1亿7500 万美元的损失。被抓到油槽里全是海水之后,美国运通股价大跌,这件事也上了报纸。
  
    两天后,1963年11月22日,肯尼迪总统在达拉斯游行时遇刺身亡。纽约证交所大厅惊慌失措,股市带量暴跌。道琼斯半小时内下跌21点,股市损失110亿美元。然后,证交所关闭了,自大萧条以来第一次在交易时间紧急关闭。不久联储局信心喊话说,各国的中央银行将联手打击对美元的投机行为。
  
    全美国同感震惊、悲伤、愤怒、羞愧,学校停课,商店关门。巴菲特和其他人一样回到家,整个周末不断看着电视报导。他没有什么情绪波动,只有冷淡的凝重。有史以来第一次,美国总统遇刺的画面透过电视在全球播出,让全球人一起震惊和哀悼。
  
    第四节 / 市调品牌价值,300万美元投资运通
  
    美国运通的丑闻因而退居报纸内页,但巴菲特不错过任何报导。美国运通股票在周五股市关闭前重挫,恢复交易后仍继续下跌。该公司本是美国最有声望的金融机构之一,但投资人大举抛售股票,使股价腰斩,连是否能存活下来都成问题。
  
    美国运通是刚冒出头的大型金融机构。人们突然有钱搭飞机旅行,5亿美元的美国运通旅行支票散布全球,五年前推出的信用卡也大获成功。该公司的价值在于它的品牌,它出售的是“信任”。这次的污点是否会影响顾客对这品牌的信任?巴菲特开始造访奥马哈的餐厅,和接受美国运通信用卡及旅行支票的场所,并深入调查。巴菲特的判断是,顾客依然喜欢使用美国运通产品。在华尔街的污点并未影响一般大众。
  
    当时巴菲特父亲的健康快速恶化,但是他仍将注意力贯注于美国运通。此时(35岁左右)他个人的财富已累积到180万美元,合伙事业1964年初资金将近1750万美元。他开始以最快速度、在不抬高股价的情况下买入所有能买到的股票。
  
    1964年6月,父亲过世两个月后,他在该股上将近投入300万美元,美国运通成为巴菲特合伙事业最大的投资。
  
    第五节 / 诚信具财务价值,运通赔钱股价涨
  
    美国运通做了错事,巴菲特认为这家公司应该认错并赔偿损失。该公司总裁克拉克(Howard Clark)也认为公司有道义责任,先前已提议给众银行6000万美元进行和解。一群股东提出告诉,认为美国运通应该为自己辩护,而不是付钱了事。巴菲特自告奋勇要为管理阶层的和解计划出庭作证,而且费用自付。
  
    后来,美国运通支付了和解金,并辛苦地解决了种种问题,原本每股重挫到35元以下,后来却扬升到49元,似乎呼应了巴菲特认为诚信具有财务价值的看法。
  
    1964年11月,巴菲特合伙事业拥有430万美元以上的美国运通股票。巴菲特还在其他公司投下重金:投资德州海湾生产公司(Texas Gulf Producing)460万美元,在纯油公司(Pure Oil)投资350万美元,而两家都是“雪茄屁股”。这三家总共占了投资组合的一半以上。1965年时,光美国运通就几乎占了1∕3。
  
    1962年初,整个合伙事业只有720万美元的资产。从来不怕大手笔集中投资的巴菲特,持续买进美国运通的股票,直到1966年共花1300万美元。
  
    第六节 / 采高可能性洞察力,弃量化取质化
  
    巴菲特大胆采取和他的导师格雷汉姆大异其趣的投资观。格雷汉姆奉行的是冷静的“量化”分析法,就像是看重马匹速度的赛马分析师,纯粹依据数字来捡雪茄屁股。
  
    巴菲特对美国运通开始用后来他所称的“高可能性洞察力”(high-probability insight),这和格雷汉姆的核心观点大有出入。美国运通不像那些价值来自现金、设备、不动产和其他资产的公司,这些资产可以计算,除了商誉之外,美国运通的价值所剩无几。他已把合伙人的钱投注在美国运通的商誉上。孟格认为商誉是“伟大企业”的竞争优势,这是依据菲尔.费雪的类别分析(class handicapper)方法,是质化、而非量化的评估。
  
    巴菲特后来写信告诉合伙人,买下“对的公司(拥有对的前景、产业条件和管理等)”就代表“价格自己会涨……,这是让收银机叮当作响的原因;不过这种事不常发生,就像我们不常有这样的洞察力一样,而且量化分析法通常无需洞察力,数字才是最重要的。真正赚到大钱的投资人通常是在质的方面做了对的决定。”
    (摘自《雪球》第26、27章)
  
    第四堂课:奉行一生的守则
  
    第一节 / 他喜欢长期投资
  
    多数投资者喜欢短期操作、套利,但是,巴菲特半世纪以前就知道长期拥有的好处,并且将这个投资策略奉行一生。
  
    1954年,巴菲特加入格雷汉姆纽曼公司不久,开始进行一项复杂的新案子,开启他日后的发展。
  
    可可价格突然由每磅5美分暴涨到50美分以上,让布鲁克林一家利润微薄的巧克力制造商罗克伍德(Rockwood)遇到难题。它最主要的产品是用来制造巧克力饼干的碎巧克力,这种日用食品无法大幅涨价,导致该公司亏损连连。但是可可豆价格高涨,罗克伍德如果卖掉库存的可可豆,将可大赚一笔,问题是,这样做一半以上的利润必须用来交税。
  
    罗克伍德的股东愿意将公司卖给格雷汉姆纽曼,但格雷汉姆纽曼公司不愿意付他们要求的价格,所以他们找上投资人普利兹克(Jay Pritzker),他有办法回避巨额税款。据他所知,依据1954年美国税法,公司缩小业务范围而“部分清算”存货,不需付税。普利兹克买下足够的股票,取得罗克伍德的控制权后,决定继续生产碎巧克力,但退出可可奶油市场。他将1300万磅可可豆归入可可奶油业务,这批可可豆将被清算。
  
    普利兹克不将可可豆变现,而是拿来和股东交换股票,以增加他在公司的持股比例。他提供优惠的条件吸引股东,每股罗克伍德股票可换得价值36美元的可可豆,但股价却只有34美元。
  
    格雷汉姆看见一个获利良机:购入罗克伍德股票,拿股票和普利兹克交换可可豆,然后出售可可豆获得每股2美元利润。这是套利(arbitrage):两样几乎等同的物品却有不同价格,精明的生意人可以透过买进卖出,赚取差价,而且几乎没有风险。
  
    第二节 / 套利高报酬,深入研究才能降风险
  
    巴菲特后来写道,“有句老格言在华尔街被改写了:给人一条鱼可以喂饱他一天,教他套利可以喂饱他一辈子。”
  
    不过,“几乎”没有风险,意思是“仍有一些风险”。如果可可豆突然跌价,仓储凭证有可能只值30美元,不仅没有2美元的利润,还损失了4美元。为了消除风险,格雷汉姆卖出可可豆“期货”。套利的目标就是尽可能买进最多罗克伍德股票,同时卖出等量可可期货。
  
    格雷汉姆纽曼公司指派巴菲特负责罗克伍德的案子,这对他再适合不过,他已做了好几年的股票套利,买进可转换公司债,卖空同一家公司的普通股票。他已经仔细研究过去30年来的套利报酬,通常1美元投资可获利20美分,而一般股票的获利只有7、8美分。一连数周,巴菲特每天坐地铁往返布鲁克林,到施罗德信托(Schroder Trust)将股票换成仓储凭证。
  
    表面上看来,罗克伍德对格雷汉姆纽曼公司是一桩单纯的交易:成本只有地铁车钱、思考和时间。但巴菲特认为还有更多“财务烟火”可继续绽放,他不做套利,因此不必出售可可期货;他为自己买进并持有222股罗克伍德股票。
  
    巴菲特仔细考虑过普利兹克的优惠条件,他把罗克伍德所有库存可可豆(不仅是归入可可奶油业务的可可豆)除以所有股数,得出每股拥有的可可豆数量,结果大于普利兹克给股东的80磅。所以未将股票交换可可豆的股东其实获得更多可可豆,并且已交换的股东所留下多出来的可可豆也将归其他股东所有,使每股所拥有的可可豆更多。
  
    继续持有股票的人还可以分享公司的厂房、设备、客户应收帐款,和其他继续经营的业务。仔细计算后,他发现不该卖股票,而是应该站在普利兹克那一边。
  
    第三节 / 股票流通在外愈少,持股的价值愈高
  
    巴菲特将股票看成拥有公司业务的一小块。流通在外的股票愈少,他的一小块就愈有价值。他这样做的风险高于套利,但是获利胜算大。
  
    巴菲特持股不卖,的确是高明之举。在普利兹克收购前,罗克伍德的股价是每股15美元,收购结束后每股冲上85美元。进行套利的人每股赚2美元,巴菲特如果也套利,可从222股赚得444美元,但没套利的结果是赚将近1万3000元。
  
    巴菲特一直不像大多数投资人,只坐在办公室内阅读他人撰写的报告。他是一名侦探,他做自己的研究,就像他过去收集瓶盖和修女的指纹一样。他的侦探工具是穆迪投资手册,包括工业、银行和金融,以及公用事业手册。他经常亲自拜访穆迪和标准普尔公司。
  
    他最喜欢的资料来源之一是每周出版、印在粉红纸上的粉单股价系统(Pink Sheets),上面列出不在股市内交易的小公司股票资讯。另一个是全国报价(National Quotation)手册,六个月出版一次,列出连粉单都上不去的小公司股票。对巴菲特而言,没有太小的公司,也没有不值一顾的细节。“我阅读许多公司资料,找出一、两家便宜得荒谬的公司,投个1万或1万5000元进去。”
    (摘自《雪球》第21章)
  
    第五堂课:坚守原则不盲从
  
    第一节 / 他的眼中没有科技股?
  
    即使和比尔.盖兹是好朋友,科技股对于巴菲特来说,是个自己不擅长、投机风气盛、和没有安全边际的类股。经过了网络泡沫,最终证明巴菲特是正确的。
  
    1997到2000年网络泡沫之前,许多投资人在科技股赚了好多钱。只有一个人没有,那就是巴菲特。
  
    人们笑他,“老沃伦错失良机。他是盖兹的朋友,怎么会没搭上科技股的船呢?”
  
    2002年全球金融机构又疯狂迷上了衍生性金融商品。巴菲特也早早预言,这将会是一场大灾难、“有毒”,并早把手上所有的衍生性商品抛出。每次都要经过好多年,市场才会惊觉,原来巴菲特总是对的。
  
    后来巴菲特说,“对于我不懂的,就不要投入,任何时候,只要投机之风大盛,最后一定回档修正。”
  
    第二节 / 不投资科技股,绩效差招致恶评
  
    千禧年的第一个星期,巴菲特进入办公室。伦敦《周日泰晤士报》新年第一天的报导说:“忽视科技股似乎让巴菲特很难看。”
  
    到了3月9日,《新闻日报》(Newsday)上架,引用《科技投资人杂志》(Technology Investor Magazine)发行人哈里.牛顿(Harry Newton)的话说:“告诉你,巴菲特向股东发表声明应该说的话是:‘对不起!’就这么简单。”
  
    巴郡隔天跌到4万1300美元的低点,略高于它的帐面价值。传说中的“巴菲特溢价”(Buffett premium;指单单因为巴菲特的盛名,股票就以高价交易)没了。
  
    前一天,纳斯达克股价指数冲上5000点。自1999年1月以来,它已经上涨一倍,成分股的市值增加超过3兆美元。
  
    这样的对比太过强烈,实在没办法视而不见。一位基金经理人写道,巴菲特之流的投资人有如“折翼天使,并因为难看的绩效排名而出丑……,1999年,那些别有见地的晚生后辈冒出头来,把他们狠狠抛到后头。这些人说,老投资法则已经淘汰出局。他们更用叫人大开眼界的数字,支持他们的理论。”
  
    风评这么差,巴菲特当然痛心,但他却不曾考虑改变投资策略。五年来,持有巴郡股票的投资人,如果把钱拿去投资市场指数成分股,获利显然更好──这可说是巴郡有史以来最漫长的一段“枯水期”。
  
    巴菲特投资的可口可乐,市值曾经高达175亿美元,现在只剩区区47.5亿美元。他坚决不放弃安全边际,以致巴郡坐拥一堆无用的资金,只能投入殖利率低的债券。
  
    巴菲特很清楚电脑业的基本面,却不打算用任何价格买进科技股。
  
    “谈到微软和英特尔,”他说,“我不知道那个世界距今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。而且,我不想玩其他人拥有优势的游戏。……软件业不在我的能力范围内。……我们可以了解帝力雪糕(Dilly Bars),却不懂软件。”
  
    第三节 / 避开科技股的暴起暴落,引导投资人期望
  
    3月10日,也就是牛顿说巴菲特应该向股东道歉的隔天,《华尔街日报》刊出文章说,除了九牛拉不转、讨人厌的巴菲特,几乎每个人都靠科技股赚了钱。他持有的股票从最高价下跌48%。《华尔街日报》拿他的绩效和一位已退休AT&T员工相互比较,指后者的投资组合上涨35%,并表示涉足科技股的这个人“幸好不是巴菲特”。
  
    不过,即使名声遭到践踏,巴菲特这次并没有还击。他没在报纸言论版发表文章,没在国会作证,说市场岌岌可危,没在媒体反驳,没接受电视访问,为自己辩护,也没安排副手上场代打。
  
    3月11日,巴郡发表年报,巴菲特给自己打“丁”的成绩,坦承没能好好投资巴郡的资金。但他可没说避开科技股是个错误。他只引导投资人调整他们的期望。
  
    他说,由于巴郡规模较庞大,现在价值的成长可能只比市场“稍微”好一点。
  
    巴菲特另外宣布,由于巴郡的股票那么便宜,公司现在乐于接纳投资人的提议,买回自家股票。自1970年股东大解散以来,这是他第一次表示:“我要买巴郡。”这一次,许多人听懂里面的讯息。他愿意掏钱出来买巴郡的股票,单单这件事就说尽了一切。结果,他连一张股票都还没买,巴郡就涨了24%。
  
    接下来那周,有许多科技股挂牌交易的纳斯达克股市拉起警报。到4月底,指数跌掉31%,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跌幅之一。
  
    有人问起科技股。“我不想投机高科技,”巴菲特说,“任何时候,只要投机之风大盛,最后一定回档修正。”他拿当时的市场和连锁信、庞奇(Ponzi)骗局制造的假致富相提并论。
    (以上摘自《雪球》第54章)
  
    第四节 / 科技股被哄抬高价,实际利润低
  
    巴菲特长期以来都对投资科技股有偏见,认为科技股没有安全边际。
  
    许多网络股没有盈余,市盈率却无限大,而实实在在从事生产的公司,市值却在下跌。当科技股超越“旧经济”时,道琼斯工业指数也在四个月前跨过一万点关卡,在不到三年半之内翻了一倍。
  
    私底下,巴菲特曾批评股市把科技股哄抬到荒谬高价。巴郡的股价不振,他不买科技股的规则显得僵硬过时。但是批评对他的投资方式不起作用,而且至今他唯一的公开说法是,他不预测股市。
  
    他认为,历史上不是第一次出现改变世界的新科技,铁道、电报、电话、汽车、飞机、电视,它们都使事物的连结变得更快速,但其中有多少新科技令投资人致富?
  
    “短期而言,市场是个投票机,长期来看则是个体重计。到头来体重是最重要的,但在短期内选票也很重要,只不过股市的投票并不民主,更糟糕的是,投票资格不需经过检定。”
  
    1964年12月31日道琼斯工业指数874.12点,1981年12月31日则是875点。“在这17年间,经济规模增长了五倍,《财星》500大企业的销售额增长了五倍多,而股市则在原地踏步,”巴菲特说。
  
    “20世纪前半,另一项重大发明是飞机。从1919年到1939年,美国大约有200家公司。但截至数年前,在飞机工业上的所有股票投资,利润是零。鼓吹新产业总是简单,因为新产业很容易鼓吹,叫人投资一般用品就难多了。鼓吹神秘难懂的产品很容易,特别是亏钱的东西,因为没有参考数字。”
  
    第五节 / 股市表现佳,也不怕错失科技股大行情
  
    过去几年股市价值大幅超越经济成长。他说,这代表接下来的17年将不比1964年到1981年好多少,当时道琼斯一直原地踏步。“如果要我说未来 17年最可能的报酬率,那大概是6%。”但是不久前平惠(PaineWebber)和盖洛普调查显示,投资人预期股市报酬率介于13%~22%。
  
    不仅某些人认为巴菲特说的不对,就算他的预测最终证实正确,他对股市前景黯淡的预测一向和他自己的辉煌纪录形成强烈对比。
  
    不信巴菲特话的人认为,巴菲特在为错失科技股大好行情找理由,他们惊讶他竟会做出这样的错误预测。
  
    到了1999年底,许多学习巴菲特风格的“价值型投资人”(value investor)不是歇业,就是转而买进科技股,巴菲特却依然故我。
  
    “我不受别人影响。如果我在西斯廷教堂画壁画,当人们说‘好漂亮的画啊!’我会很高兴。如果他们说,‘你怎么不多用点红色,少用蓝色?’那就再见。这是我的画,我不在乎他们出多少价,这幅画永远不会画完,这是它的优点之一。
  
    (摘自《雪球》第2章)
  
    1968年,越战在巴黎的和谈可望成功,带动了市场另一波气势。虽然巴菲特很自豪从七位投资人和10万5000美元,发展到超过300个投资人和1 亿500万美元,但是他已变成市场的老人,年轻一辈使他相形失色;那些人到处游说投资人,展示仅只一、两年的耀眼成绩,几乎在一夜间就招募到5亿美元。
  
    尤其在谈到逐渐崭露头角的新科技公司时,他更显得落伍,虽然他也安于如此。有一回他去格林内学院参加董事会议时,发现另一位董事诺伊斯正想离开快捷半导体。诺伊斯和快捷的研发主任摩尔,以及研发部副主任葛洛夫,已决定在加州山景市创立一家新公司,要把电路技术提升到“更高的整合层次”。
  
    罗森斐和学院的捐赠基金都计划投入10万美元,另外还有数十个人正在为这家新公司筹募250万美元。不久这家公司就被取名为Intel(英特尔),由Integrated Electronics(积体电子)两字的字首结合而成。
  
    大约在同时设立的其他科技公司都失败了。
  
    不过看在罗森斐的份上,巴菲特还是签名同意这项科技投资。他认为“我们是把钱押在骑师上,不是押在马匹上。”
  
    但更重要的是,巴菲特虽然欣赏诺伊斯,却没有买进英特尔股票,因而错过了他一生中最好的投资机会。虽然他已降低投资标准,但他绝不妥协的是放弃安全边际。巴菲特之所以是巴菲特,就因为他的这项特质:如果无法降低风险,就放过可能到手的财富。
  
    不过,现在整个市场看起来都像是英特尔。他在1968年底解释:“那是好几兆美元的市场,我却找不到好方法来投资1亿500万美元。我知道如果环境让我觉得不会有好表现、但又必须有好表现,我就不想再管理别人的钱。”
    (摘自《雪球》第32章)
  
    第六堂课:精力专注在热情上
  
    第一节 / 他本身就是一团雪球
  
    巴菲特形容自己站在高山上逐渐滚雪球下山,愈滚愈大。只是滚的不只是金钱、人脉,还有对社会的热情,和对下一代的关心。最后他将85%股票、值370亿美元捐回给社会,再创奇迹。
  
    全球金融风暴爆发,巴菲特置身于一片混乱之中,但他对价值和风险的看法,在将近60年的事业生涯中始终不变。
  
    这就是巴菲特,正弯身捡拾雪茄屁股,好像他又变成小孩。类似这样的时刻,把他最精湛的技巧、做他最爱事情的乐趣、他真正的自我给引了出来。
  
    “我们正以较低成本乘作一些信用违约交换(CDS,cerdit default swaps,规避企业破产风险的衍生性金融商品)。我们取得免税货币市场基金和其他标售利率债券失败的出价清单,而且只挑它们。如果你十个星期之前告诉我这件事,我会说我做这件事的机率和我去跳脱衣舞的可能性差不多。我们投入40亿美元在这个东西上。这是我这辈子见过最戏剧性的东西。”
  
    谁曾想过免税货币市场基金会变成雪茄屁股?“但最立即和最可行的机会,是把握信用市场上奇怪的东西。而最大的机会在抵押贷款。我对它们了解的还不够多,但正在学习,终究会了解。如果我认为已经得到充分的安全边际,我就会去做。”
  
    “不。股票是长期持有的东西。生产力会提高,股价会随着它而上涨。你能犯的错误不多。买错时间或卖错时间,是可能犯下的错误之一。支付高费用是害死自己的另一种方式。要避免犯下这两种错误,最好的方法是买便宜的指数型基金,然后长期持有。别人害怕的时候贪婪,别人贪婪的时候害怕,但别以为你的聪明才智会胜过市场。”
  
    “如果美国整个产业将有不错的长期表现,何必试着去挑那些小美人,并认为你会有更好的表现?极少人适合当积极型的投资人,”如果说巴菲特的一生有什么教训可学的话,那就是这话说得一点也没错。
  
    第二节 / 灌输学子观念,帮助新树苗生根
  
    树不会长到天上去,巴菲特却觉得他可以帮助新树苗生根。他不曾一日不关心公司的业务,却在思索如何度过余生才理想时,被好为人师的冲动给撩拨起来。一段时间以来,他常向美国各地的大学生发表演说,到他们的学校去,或者在奥马哈接待他们。他喜欢和学生对谈,因为他们的习惯还没养成,仍然年轻,能够充分利用他所说的话。
  
    “我很早就在捏自己的小雪球,如果晚个十年再捏,情况会和现在它在山坡上的位置很不一样。所以我建议学生,如果你比别人早一点起步──不必早太多,但总比晚起步要好很多。而信用卡使你落后别人许多。”
  
    2008年,他首次成为世界首富。在这之前,学生们来自亚洲、拉丁美洲,每次都有两、三所学校的学生团体一起抵达奥马哈,有时人数多达200人以上,有时一个月长达数天。前来朝圣,拜见奥马哈贤哲的学生,得到完整的接待。他们会参观布太太的内布拉斯加家具卖场,在波霞珠宝店的走道上闲逛。巴菲特在办公室接见他们。他教的东西,是他走过此生得到的教训。
  
    第三节 / 谨谆父亲教诲:“如何”比“多少”重要
  
    除了商业,他几乎不关心其他任何东西,像是艺术、文学、科学、旅游、建筑等,以便把精力专注在他的热情上。他会定义自己的能力范围,避免犯下错误。
  
    巴菲特是爱钱的人,积聚钱财的本能像生命所需的血液那样,在他的血管中奔流。那种爱使他动个不停。
  
    巴菲特也是个胆小的人,不喜欢冲突,也需要有人居中做为他的缓冲,以免直接面对生活中较棘手的纷争与冲撞。他会害怕,是在个人的层面,和财务无关;谈到金钱,他绝不胆小。巴菲特绝对不会说自己勇敢;他只会提到自己的精力、专注和理性。最重要的是,他会说自己是老师。他长大成人后,一直设法实践父亲灌输他的价值观:他说,父亲教他了解“如何”比“多少”重要。
  
    第四节 / 学习机器,选择成为那团湿雪球
  
    他乐于慷慨分享个人所知,所以愿意花几个月的时间,一年写一次致股东信;他爱表现,所以想在股东大会放置移动式房屋;他顽皮淘气,喜欢玩乐,所以愿意为床垫代言。他内心的记分卡促使他坚守安全边际。他纯粹出于热爱,成了孟格所说的“学习机器”。
  
    巴菲特过77岁生日时,想到自己活过的岁数,占美国历史的1∕3。他无法像以前那样整天阅读,因为有一只眼睛的视力减弱,后来戴上助听器。他讲话的声音比从前更快变沙哑,他也更容易感到疲累,但商业判断力依旧快速且锐利。
  
    他的眼界还在继续扩展,等着他去学习的事情,远多于他已经知道的。
  
    “如果你裹在正确的雪球里面,它一定会滚下去。我就是这样。我的意思不是只指钱滚钱,就了解这个世界和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来说,也是这样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你必须做选择,而且你必须是雪花愿意掉落在身上的那种人。其实,应该说你本身必须是那团湿雪。你最好是边走边加上更多的雪,因为你不会再回到山顶。生命的运作方式就是这样。”
    (摘自《雪球》第62章)
  
    2006年6月26日,巴菲特宣布他将分许多年,送出85%他持有的巴郡股票(当时的价值是370亿美元)给一群基金会。公益慈善史上,不曾见过这种捐赠规模。当中5∕6的股票将送给盖兹伉俪基金会。
  
    巴菲特当时是世界排名第二的富翁,却不求留名后世地把钱捐了出去。他不设立沃伦巴菲特基金会,没盖巴菲特医院侧楼,没设大学捐赠基金,或者兴建挂有自己姓名的建筑。把钱捐出去,却不留名,也不亲手控制钱怎么花用;他把钱投进因兼具能力和效率而受他青睐的另一个基金会的金库,而不是创造一个全新的帝国。
  
    他颠覆了施舍钱财的每一条常规,不曾有过大善人做过这种事。“在全球的行善领域,这是历史性的一刻,”洛克斐勒慈善顾问机构(Rockefeller Philanthropy Advisors)的道格.包尔(Doug Bauer)说。“这是一道标竿,也是一块试金石。”
  
    不过,他承诺把钱财施舍出去,并将开始每次以数十亿美元的速度散财,让毕生都在积聚财富的他,立刻改头换面。
  
    “所以说我很幸运,因为行善比经商要难。你得处理重要问题,那些有智慧和有钱财的人过去都曾处理过,但却很难解决。
  
    我始终觉得,钱财只是未来将由社会兑现的支票,应该还给社会。我对财富世袭不感兴趣。”
  
    “盖兹的头脑显然出类拔萃,目标正确;他用心且热情专注于改善全世界人类的命运,不问性别、宗教、肤色或者地域。因此在决定钱应该送往哪里时,这个决定做起来便很简单。”
    (摘自《雪球》第62章)
    (转载自电子杂志《顶石月刊》)
  
  


















作者:深圳海文 回复日期:2008-11-18 20:55:41 

  目 录
  ——前 言——
  现金泡沫期?
  ——封 面——
  《雪球》:巴菲特传记精选
  1)巴氏“钱学”六堂课
  2)滚钱人生
  3)简单品味的复杂人
  4)股神四大策略获利
  ——全 局——
  大萧条重临?
  1、危机远未过去
  2、第二次大萧条不会来
  3、重温大萧条的教训
  美元大崩溃
  产粮食物链
  ——转 型——
  IBM全球整合卖服务
  杜邦:漫长的转型期
  NBA布局中国
  ——创 新——
  Amazon.com的故事
  1)卓越升级蝶变
  2)亚马逊的道路
  3)Kindle冲击力
  Zara颠覆时尚学
  1)Zara闯出新路
  2)印地纺成为新龙头
  3)麦时尚风行全球
  装两副引擎还是走第三条路
  ——投 资——
  黑天鹅赢尽血色十月
  1)黑天鹅的胜利
  2)战胜空头市场的8:2杠铃策略
  3)素描塔勒布
  4)塔勒布十大信条
  ——理 财——
  富爸爸的生活和投资哲学
  ——健 康——
  绿色智慧抗抑郁







作者:a37365639 回复日期:2008-11-18 22:00:31 

  MARK
  以后慢慢看





作者:tangsing5 回复日期:2008-11-18 22:25:59 

  强烈期待啊





作者:BostonTea 回复日期:2008-11-19 22:16:08 

  帮楼主捉个虫子,
  
  ‘巴菲特的自传《雪球》问世’不对。
  
   《雪球》的作者是Alice Schroeder, 而非巴菲特本人
  




















四个全面的博客:  https://sgqm.blogspot.com


2017年 10月 6日     臺灣版      171006 強AI市政府 文字版   https://cbj1.blogspot.com.au/2017/10/ai171006.html
2017年 10月 6日     臺灣版      171006 強AI市政府 図画版   https://cbj1.blogspot.com.au/2017/10/171006ai.html
2017年 10月 6日     國際版      171006 強AI市政府 文字版   https://saicg.blogspot.com/2017/10/strong-ai-city-governmentoct-06-2017.html
2017年 10月 6日     國際版      171006 強AI市政府 図画版   https://saicg.blogspot.com/2017/10/171006strong-ai-city-governmentpictures.html
2017年 10月 6日     日本版      171006 強AI市政府 文字版   https://saic6.blogspot.com.au/2017/10/ai-171006.html
2017年 10月 6日     日本版      171006 強AI市政府 図画版   https://saic6.blogspot.com.au/2017/10/171006ai.html
2016年 10月 6日     國際版      171006 強AI市政府 文字版   https://saicg.blogspot.com.au/2016/10/strong-ai-city-government.html
2016年 10月 6日     國際版      171006 強AI市政府 図画版   https://saicg.blogspot.com.au/2016/10/strong-ai-city-government-pictures.html
2016年 10月 6日     日本版      171006 強AI市政府 文字版   https://saic6.blogspot.com.au/2016/10/ai-161006.html
2016年 10月 6日     日本版      171006 強AI市政府 図画版   https://saic6.blogspot.com.au/2016/10/161006ai.html
2015年 10月 6日     日本版      171006 強AI市政府 文字版   https://saic6.blogspot.com.au/2015/10/ai_5.html
2015年 10月 6日     日本版      171006 強AI市政府 図画版   https://saic6.blogspot.com.au/2015/10/ai.html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